北京時間陝西造!我們的“北京時間”,就是從關中這個地方發出的
時間計時是怎麼產生的?北京時間在哪裡產生?北京時間對我們有哪些作用?
酒元子 小说
如果你要了解這些問題,現在有機會了,我們陝西的時間博物館國慶節後開放了,有時間去看看,肯定增長知識。
爱财之农家小媳妇 陌爱夏
時間博物館位於蒲城縣金幟山,這裡就是“北京時間”發出的地方,到了這裡,就能明白有關時間的衆多問題。
從西安導航出發一百多公里,就到了唐憲宗景陵,路有些窄,當看到路邊的石人、石馬時,意味着時間博物館就到了。
時間博物館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蒲城短波授時臺舊址改建而來,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首個國家授時中心,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北京時間來自陝西蒲城”的原因。
大門口有塊碑,這裡已經是省級文保單位,授時中心現在已經搬離了,這裡作爲舊址,就改造爲時間博物館。
聯發科蔡明介:AI 手機滲透率未來直線上升 明年手機重回成長
這個地方的建築依着山勢一層一層,看房子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滿滿的年代感。
世界上幾乎每個大國,都有自己本國的標準時間,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我國的時間發播是由上海天文臺租用郵電部真如國際電訊臺向全國發布的,發播效果不是很理想。赫魯曉夫也曾提議給我國援建一座授時臺,然而深諳世界政治風雲的偉人毛澤東主席婉言拒絕說:“中國必須有中國的標準時間,中國的時間不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
確實,一個國家的標準時間意義深遠,特別是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使我們更加意識到,高精度的時間在未來尖端科技領域具有的決定性的作用。
爲滿足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的需要,1966年3月26日周恩來總理親自主持召開國務會議,把建設我國標準時間授時臺的計劃正式確定下來。
嫌小黃運將爸爸52歲「仍在租房」 大學生怨:畢業後立刻搬走
經多方踏勘選址,最終選址在陝西省蒲城縣唐憲宗景陵附近的金幟山上。蒲城短波授時臺於1966年開始建設,工程代號爲“326”,1970年建成。
一批科學家和青年大學生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來到這裡,鑽山進洞,白手起家,建設新中國第一代專用授時臺,創造了“326精神”,這個“326”就是確定計劃的日子。
時間博物館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展示人類計時工具的發展,另一個就是工作區舊址。
丁香
我的王还未成年
第一處有四個展館:第一展館,通過人類發明的石器、青銅器、陶器等物品,讓人類起源和文明發展歷程得以呈現;第二展館,主要介紹古代天文學和曆法,展示了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的運行規律以及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第三展館,是機械鐘、古鐘模型等機械裝置以及天文望遠鏡模型等天文儀器的展示,讓觀衆瞭解時間計量的原理;第四展館,現代金屬鐘錶和電子鐘錶等現代時間計量器具,展現時鐘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
人類從動植物的行爲和日月運行,開始對時間記錄,圭表、日晷、漏壺、浮子、漏箭渾天儀一直到機械鬧鐘以致原子鐘、超冷銫原子鐘,這裡都有展示。
到了授時中心短波授時臺工作區舊址,看到原來的工作設備,就令人大開眼界。
为了“走出去”,中国两轮有多拼?
血色苍穹
其實準確地來說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那裡是總部,時間是從那裡產生的,蒲城這裡是授時中心授時部,離中國大地原點僅100千米,發射的時間信號便於覆蓋全國。
正代總座陳靖祺 機械業女力標竿
我是一個外行,但是我走到大廳,馬上就有一種感覺:這裡好像是“紅岸基地”——《三體》中情節的那個場面。
其實那個也是發射信息的,不過對於長波短波我搞不清楚,只知道發射信息一個遠一個近。
本來我對授時中心沒有什麼概念,轉了一圈,總算是知道了一點,就像被錢學森先生所說的——“中國的一面大鐘”。
所謂的授時中心就是一塊超級表,這個表的“北京時間”就是全國的標準時間,然後蒲城這裡把“北京時間”傳遞至全國各地。
授時中心在臨潼和蒲城的理由很多:這裡離中國的大地原點很近,能儘可能減少電磁波傳遞的時長;地質環境好,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概率較小;位於中國腹地,即使發生戰爭也不容易被波及。
(体育)亚冠联赛山东泰山大胜卡雅队升至小组首位
時間的精準度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的影響可能要小一些,但是對於軍事、航空領域影響卻很大,例如戰略武器的發射、空間探測器的發射,都需要準確的時間,實現精準的控制。
每次火箭發射的倒計時讀秒,應該就和這個有關係吧。
是表就需要“對錶”,但是北京時間不需要和誰“對錶”!
世界上有個組織叫作國際權度局(BIPM),這個組織每個月1號會收集上個月全世界的原子鐘數據,計算出國際標準時間。
2013年的日內瓦國際會議上,國際權度局(BIPM)發佈了他們對各個國家所維持的時間長達7年的研究結果,結果表明,北京時間的準確度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位居世界第三!
能達到時間高準確度的國家,全球不足五個!
這個地方真是不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旁邊還有一個唐景陵,不遠處還有一個橋陵,轉完了再吃一碗水盆,精神物質雙豐收!
雲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歡迎關注,歡迎轉發